您目前的位置: 学院首页» 学团工作» 社团活动» 九歌文学社的精神风貌与文化追求

九歌文学社的精神风貌与文化追求

现实看来,当前的诸多大学社团受制于社会环境、资金制约、内在素质等因素影响,发展并不理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并不明显。而已经坚持走过十个春秋的聊城大学九歌文学社算得上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这一亮点,不在于它走过的历史长,不在于它组织体系和运作规程的完善,而在于其系统化、科学化、有机化的校园文学、文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从而或显明或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校校园文化氛围、人才素质培养。十年中,它的社员分布在聊城大学各院系和周边大学、中学,据不完全统计,已达三千余人,而这三千余人中的确走出一大批在文学新秀、优秀大学生人才。如青年诗人康健、张型锋、邵珠磊(三人编著著作10余本,在《诗刊》等国内外文学刊物发表作品100余篇)以及众多的省级优秀毕业生。 寒暑十更,滋培人千。经年不凋,全赖护持不懈。埋头耘耕,终有硕果。2004年,九歌文学社被评为“山东省十佳优秀学生社团”; 连续四年被评为聊城大学十佳学生社团;2007年,在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华校园诗歌节”中,九歌文学社荣获“全国十佳文学社”殊荣,同时有4位社员的作品获奖:张型锋的《大地的骨刺(组诗)》、溪有源的《岁月雕塑的背影》、黄书坤的《我在深秋行走(外一首)》分获大学组一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文学社指导教师刘广涛的《新世纪诗坛印象》获诗论诗评组优秀奖。 除此之外,每年都有一大批文学社的优秀写手们在省级、国家级征文比赛中获奖。 一、精神风貌 文学社取九歌之名,不在发思古之幽情,而在于“涵养文学气质,宏放浪漫精神”,在于面向当代社会,面向当代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发现生活的真理,发现真善美。 九歌,是奉献给年轻人的心歌,是聊城大学校园文学的鲜活血液。九歌文学社以“活跃校园文化,培养文学新人”为目标,以文会友,以文辅仁,阖文扬风,淬品励学,提携后进;愿负荷事业,充裕文化,维护大局,创造思想,培养人才,成为一个负责任、建设性、可预期的校园文化建设者,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积极的力量。 从社徽我们也不难看出九歌文学社的活动与精神风貌:由九歌第一个字母组成了一个生动灵动的“文”字。小叩小鸣,大叫大鸣,愿我多士,雅韵同赓,振聋发聩,勿坠清声,以綦严之风,永续经营。 二、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打造社团品牌、品牌社团 目前的九歌文学社,一手抓文学创作,一手抓文化实践,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活动的组织不是自发的,混乱粗糙的,而是系统的、科学精心设计、保质量求品质的。 当前,文学社主要有三大活动阵地,即社团内部活动、栖凤林文化驿站·论坛、九歌网站 http://jiuge.lcu.edu.cn及九歌文学论坛( http://bbs.lcu.cn/forum-212-1.html)在校园文学研究会的指导下,以三大阵地为依托,开展系统性、有机性、富有实效性的文化活动;同时立求高远,科学设计其他精品性、发展性的文化活动,为文学爱好者提供表现自我、提升自我的精神家园,发现、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文学新人和大学生人才,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力量,也使文学社能够不断充实提高、可持续发展。 (一)社团内部活动 社团内部活动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业务培训、学习与报刊编辑活动;一类是联谊会、交流会等。 每年,九歌文学社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为成员作业务培训不少于3次,每月开展一次集体学习,自觉学习指导教师为大家开列的书目、文目,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与理论水平。 截止到目前,九歌文学社共独立编发报纸29期,刊物13期,包括《九歌》、《读书》等;参与编辑《山东的运河与长城》、《行走的文学与思考的文士》、《聊城大学优秀文学作品选》等著作8本。 文学社的联谊、交流活动也往往不是纯娱乐的,同样追求清雅、韵致。如结合4月22日“世界读书日”,文学社邀请饱读诗书的师生和社员一起开读书讨论会。结合一些重大纪念日、节日,文学社发起主题征文,然后进行场景交流。如在母亲节活动交流过程中,有些社员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文章触之以情,这就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在端午节,文学社成员又聚在一起,一块了解关于端午节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共缅屈原。在五四青年节、一二·九运动周年纪念、九·一八纪念日、参观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日子里,社员们用心砥文,深情朗诵,自我教育,受到师生好评。 (二)栖凤林文化驿站·论坛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文学社团的建设。2005年11月4日,在聊城大学团委、文学院党总支领导的关怀下,九歌文学社率先进入学校一处桐园,建立起一块良好的户外文化活动阵地——栖凤林文化驿站·论坛。它为广大文学爱好者砌起了一个精彩的大舞台、文化天地。 之后,九歌文学社先后在此举办了“文学何为?文学何去”、“论朦胧诗”、“经典名著中的母亲形象”、“论张爱玲、王安忆等当代著名女作家”等多期文学论坛,举办了“青春风采”、“红色旋律”、“心理自白”等多场诗文朗诵会,吸引了众多学子的参与,受到师生好评。 (三)文学网站与论坛   因着资源整合,优化功能,发挥最大效能的考虑,九歌文学网站(http://jiuge.lcu. edu.cn)与聊城大学文学网(寂寞百合)同站。经过五年的发展,文学网现已发展为拥有有工作人员17名(其中编辑14名,技术员3名),注册用户6000余人、原创文学稿25000余篇的网站,是众多学生社团以及校内外几千文友提供发表、交流、评析的基地。  九歌文学论坛( http://bbs.lcu.cn/forum-212-1.html)建立 于2008年6月。它的建立方便了社员内部交流,也成为文学社接受外界监督,吸取各方面意见的重要通道,成为文学网站的有益补充。 (四)精心设计其他文化活动 2005年,聊城大学开始转向“全面内涵建设”。学校党委适时出台《聊城大学文化建设方案》,对校园文化活动提出新的指导和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和谐校园”、“人文校园”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九歌文学社坚持追求真善美,弘扬主旋律,追求高品质,注重文化内涵,努力体现时代特点、人文精神和大学特色的学校文化。诸如: 1、主题征文 九歌文学社定期不定期在学校范围内举办主题征文活动,很好的调动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征文除了结合重大时事、节日或纪念日外,注重挑选具有启发性的话题,注重联系现实和生活实际。如2007年重阳节来临之时举办了“九九话诗”诗歌征集比赛,2008年先后为聊城市一名勇斗歹徒而牺牲的人民警察陈春春龙烈士献诗,以党的十七大关键词之一的“人文关怀”、“不抛弃、不放弃”、新时期的“四有”人才等主题开展征文活动。 征文虽然是一项常规活动,但意义重大,在对大学生思想引导、习惯养成、人格塑造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九歌文学社在聊城大学校园文学研究会的指导下谨慎地举办每一次征文,通过征文活动达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和美育教育的目的。而且,许多学生在多次征文中脱颖而出,写作特长得到公众承认,这很好地增强了其创作的勇气和信心,壮大了校园文学创作团队。 2、戏剧创作和经典作品戏剧化工程 2005年11月上旬,文学社与5566剧团合办了“谁比谁原创”剧本大赛。比赛收到来自全校的大量来稿,并从中发现了许多优秀的戏剧作品。比如多幕剧《菩峰泪》、诗剧《灯·蛾》等,充分展示出了当代大学生的创作水平。 2006年春天,在学校第21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期间,文学社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精心改编鲁迅先生的小说《风波》和《奔月》为话剧剧本,在全校公开招聘导演和演员,经过一个多月的集中排练,演员们在科学会堂为全校师生献上了一台精彩的话剧专场演出,受到了师生的广泛赞誉。 3、大学生诗歌节 诗歌是最高雅的文学艺术形式,它直接诉诸人的心灵,对人的精神世界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虽然当今社会,诗歌一度被边缘化,但高校作为文化重镇不应该随波逐流,而应仍以青眼相待。 九歌文学社自2004年始,举办学校第一届大学生诗歌节以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诗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主题诗文朗诵、诗歌论坛、“诗人面对面”、出版“诗刊”(专号)等。这些活动,很好地推动了大学生积极培养提高普通话、朗诵、讲演、提问、辩论、编辑等能力素质。 3、文化采风和服务城市文化建设 文学社重视社员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适时利用寒暑假开展文化采风和服务城市文化建设活动,致力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5年暑假,九歌文学社赴山东临清、淄博等地进行文化采风,创作作品7余万字,作品收入《行走的文学与思考的文士》一书。2008年暑假,九歌文学社赴徐本禹的家乡——聊城前景屯等乡村开展文化采风活动;2007年5月,九歌文学社举办“行走·诗咏聊大”活动,队员们评选出“聊大二十景”,并为之作诗,结集印刷《诗情画意》画册;2008年暑假,九歌文学社成立“江北水城”文化建设青年团,致力为城市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队员们深入聊城市的景点、街道及社区开展文化采风、文化调研、文化宣讲、文化遗址保护、文化产品设计等活动,最终他们用自己拍摄、创作的作品为市民们送上“水城人民走近水城文化”图片展览,同时设计发行城市文化明信片等文化产品,为“江北水城”的文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活动得到了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 4、爱心公益活动 文学的精神内核之一是爱。中国文人有着“穷则达善其身,达而兼济天下”的大爱情怀。九歌文学社继承了这一传统和情怀,一代代社员乐意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爱心公益活动,先后独立或参与了手拉手“爱心摇篮”助学活动、赴五里墩繁森希望小学义务支教活动、参与中国“麦田计划”聊城大学爱心站建设等。 5、对外文化交流方面 清楚校园文学的限制性,九歌文学社非常重视同外界同仁、文化机构、社会知名文化人士的交流、学习。2005年暑假,九歌文学社同临清市文联、文化局等文化单位座谈;2005年寒假,九歌文学社社员赴北京与人民大学五四文学社有交流合作;2008年暑假,九歌文学社前往聊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聊城市作家协会),与作家们交流城市文化、文学创作等话题;同时与来自台湾的“国学访问团”就国学进行探讨交流。每次交流,都有心得,获益良多。   无论时代怎么变化,高校需要保证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的大学生只要渴求丰富而深厚的生活,文学社就有其存在的必要和发展的空间。文学社的发展是艰难的,但又是充满希望的。在十年精神家园的守候与坚持中,九歌文学社通过产出的原创文学作品、各种文化活动为聊城大学的校园文学、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有色彩的力量,也为聊大学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营养。十年来,九歌文学社表现出来的最感人的就是这种“坚忍”的精神,把文学的火焰代代相传,把文学的旗帜届届相擎。 历届九歌文学社都得到同学们的广泛支持和欢迎,每届报名加入文学社的新生社员都在百人以上。新时期,九歌文学社的全体成员致力继续守护着文学这片精神家园,用更有效而深刻的方式为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力量。